尽管他没有去过玻利维亚,但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,这个口误就已经被淹没在他后来的长篇大论之中了。这种将说错的地点、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,不失为补救口误的有效手段。只是,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、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,否则要想化解难堪局面也是很困难的。
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会强词夺理,他们或点头微笑,或轻轻鼓掌。如此一来,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“葫芦”里卖的是什么“药”。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,有的人又会认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。其实,这只是他为缓解尴尬的“囫囵吞枣”的举动。
“借题发挥”化尴尬
借题发挥能够化尴尬于无形,大有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之势!
一次,司马昭与阮籍同上早朝,忽然侍者前来报告:“有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!”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:“杀父亲也就罢了,怎么能杀母亲呢?”